青春和梦想 恋上重庆大学
——重庆大学打造学校核心竞争力,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纪实
Education/我在现场
质量纬度:
提高质量是重庆大学永恒的主题
嘉陵与长江相汇而生重庆,人文与科学相济而衍重大。
2012年6月1日,重庆大学,雨后初霁。重庆大学与长安汽车协同创新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A区隆重举行。学校、校企双方就人才、科技和教育等领域达成多项合作协议,推动国家创新型体系建设。
2012年6月3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精英重庆行”启动仪式暨青年创新创业导师团首场报告会在重庆大学A区民主湖学术报告厅举行,对大力促进青年创新创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以上是重庆大学近期两个活动的剪影。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永恒主题,重庆大学自1929年创立以来,一直将“研究学术、造就人才、佑启乡邦、振导社会”、“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核心使命”和“高水平的学术研究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础”作为自己的办学使命,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Education/教育聚焦
核心竞争力:
内涵发展,育人为本,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核心提示:2012年3月16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的通知,重庆大学如何推进这项工作的呢?重庆大学在办学实践中,深入贯彻落实讲话精神和纲要,坚持内涵发展,育人为本,并通过强化校际、校地(企)合作,建立健全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协同机制】
内涵发展,夯实提高教育质量的发展基础
以学部制统筹学科结构调整,优化提高质量的学科基础。重庆大学根据讲话和纲要关于“推动学科融合,培育新兴学科”,“优化学科专业、类型、层次结构,促进多学科交叉和融合”,“加快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等要求,提出了“发挥工科优势,振兴文理学科,促进交叉融合”的学科发展思路和“两个面向”(即面向国家和地方重大需求,调整工程学科布局,强化特色,增强优势;面向学科前沿和国家需求,建设高水平的理科、人文和社会学科)的学科特色建设路径,先后建立了文理学部、信息学部、工程学部、建筑学部等四大学部,形成“四部两院(经管学院和法学院)”的学科布局。
大力推进高水准队伍建设,打牢提高质量的人才基础。重庆大学确立了“培育领军人才、加强团队建设、夯实队伍基础、弘扬高尚师德”的高水准人才队伍建设行动方针。聘任了中科院吴云东院士为文理学部主任,纽约大学东亚系主任张旭东教授担任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院长,长江学者、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秦勇、李卫东教授负责创新药物研究中心建设,意大利人Luca教授担任管理学院副院长,引进了一批在国内外学术界有影响的拔尖人才和学科建设急需的创新型高水平人才,为提高质量奠定了有力的人才基础。
以章程引领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建立提高质量的制度基础。重庆大学以实施“推进大学内部治理结构改革,完善大学章程建设”和“探索学校与地方紧密合作的长效机制”两项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为契机,从行政管理构架、学术管理构架、人事管理体制、运行管理模式、服务支撑体系五大方面积极探索制定符合时代特征和我国大学实际的《重庆大学章程》。
育人为本,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指向的质量体系
确立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促进学生健康成长。重庆大学认为,高等教育不应该是一个对职业的专门训练,它的目的也绝不只是为了谋求职业。高等教育给予学生的不应该是让他们能够“做什么”(即某种技能),而是“成为什么”(成为某一类人)。以学生发展为指向的质量观是一个全面发展的质量观,强调学生素养的发展、知识的发展和能力的发展;强调学生的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的结合、职业发展与人生发展的结合、人格发展与知识技能发展的结合、自我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结合。
构建高水平、有特色的大学教育体系,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重庆大学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心,以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协调发展以及完善因材施教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主线;以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改革为着力点,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大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组织与队伍、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学评价与考核、质量监控与保障等五个体系建设,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提供保障。
完善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建立质量保障长效机制。重庆大学通过改革教学评价及考评体系、加强教学过程质量管理、全方位开展本科教学质量跟踪调查研究等,探索建立和完善以学生发展为指向的质量保证体系。在研究生教育方面,打破学科壁垒,打造学科交叉平台,建设一批高起点、有特色的新兴交叉学科,探索科教结合、产教结合、本研结合、多学科交叉的研究生培养新摸式,建立起适应社会需求、布局合理的、具有鲜明特色的研究生学位教育体系,全面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
强化合作,建立健全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协同机制。
以大学联盟为平台,强化校际合作提高质量。重庆大学结合重庆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需求和高等教育发展实际,联合5所在渝高校(西南大学、第三军医大学、重庆医科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四川外语学院)发起成立了“重庆市大学联盟”,实现教育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目前,联盟院校在教学资源、学术交流、教育信息管理系统共享、国际交流与合作、图书及实验室等资源共享方面正在积极推进。
以校董会为平台,深化校地(企)合作提高质量。1994年1月,在试点探索的基础上,重庆大学成立了国内高校第一家得到了国家教育部(原国家教委)批准的大学校董会,为主动推进校地(企)合作提供了实践平台,也确立了提高教育质量的协同机制。近年来,学校新建了国内高校首个QNX/TI联合车载信息系统开放实验室等一批校企联合开放实验室;共培育及在建高水平创新团队111个,“研究生科技创新基金”资助学生自主研究与创新项目400余个,创新基金资助已覆盖全校23个学院各个专业,有效地提高了学校办学水平以及人才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