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濟大學創建於1907年,是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點建設高校,也是首批經國務院批准成立研究生院的高校。在百餘年的辦學歷程中,同濟大學始終注重“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國際交往”四大功能均衡發展,綜合實力位居國內高校前列。
學校現有教授等正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者900余人,副教授等副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者1380餘人。學校現有在讀生38500多人,其中本科生約18600人,碩士、博士研究生約17300人。另有各類留學生2100多人。校園占地面積3800多畝。
同濟大學目前已基本構建起了“綜合性、研究型、國際化知名高水準大學”的整體框架,學科設置涵蓋工學、理學、管理學、醫學、經濟學、文學、法學、哲學、藝術、教育學等10大門類。全校目前共有74個本科招生專業,其中60個按25個專業大類招生培養。
學校秉持“本科教育為立校之本,研究生教育為強校之路”的辦學方針,人才培養的總體目標為:培養具有扎實基礎、實踐能力、創新思維、國際視野、社會責任、引領可持續發展的“專業精英與社會棟樑”。
學校成為國家實施工程教育改革的10所試點高校之一,是國家實施大學生創新性試驗計畫的10所試點高校之一,是國家“本科教學改革與教學品質工程”的首批高校之一,是國家“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畫專案”、“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基地”的首批高校之一。學校實施了同濟大學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基地計畫,卓越工程師、卓越醫生、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畫,建立了具有同濟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同濟大學現有中國科學院院士7人,中國工程院院士7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2人,美國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瑞典皇家工程科學院外籍院士1人;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28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31人,國家“千人計畫”入選者28人,國家級教學名師獎獲得者5人。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群體3個,教育部創新團隊7個,國家級教學團隊6個。
學校擁有3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工程實驗室、2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以及27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已經建成或正在建設國內首個“汽車整車風洞”、世界規模最大的“多功能振動實驗中心”、國內第一個“城市軌道交通綜合試驗平臺”、“海底觀測研究實驗基地”等一批重大科研平臺。承擔了一系列國家重大科研專項、重大工程,取得了大跨度橋樑關鍵技術、燃料電池轎車研發、耦合式城市汙水處理、城市交通智慧誘導、國產化智慧溫室、結構抗震防災技術、軟土盾構隧道設計等一大批標誌性科研成果。
同濟大學積極拓展國際合作的深度與廣度,在對德為主的合作基礎上,發展為以對歐洲合作為中心的戰略佈局,拓展北美、輻射亞非,建立起有特色、全方位、主動型、高水準的國際交流與合作體系框架,形成了具有同濟特色的國際化模式。學校先後建立了中德學院、中法工程和管理學院、中德工程學院、中意學院、中西學院、中芬中心、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同濟大學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學院、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亞太地區世界遺產培訓和研究中心(上海)等8大國際合作平臺。與此同時,學校不斷拓展與美國、日本、澳大利亞等國家的交流與合作,積極開展與國(境)外著名高校、知名企業的合作,目前已與200多所海外高校簽訂合作協定,與眾多國際著名企業共建了研究中心。
一、報名資格
參加2014年香港中學文憑考試的考生,並持有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證或非永久性身份證及《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考生所持證件需在有效期之內。
二、招生計畫和專業
2014年計畫在香港地區招收免試生15名。
招生專業參考2013年招生專業(類),最終按教育部2014年審核通過的具體招生專業(類)執行。
學院
招生專業(類)
科類
學制
含專業或方向
備註
經濟與管理學院
社會科學試驗班(管理學類)
文/理
四
工程管理
●
資訊管理與資訊系統
物流管理
市場行銷
會計學
行政管理
社會科學試驗班(經濟學類)
理
四
國際經濟與貿易
金融學
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
建築學
文/理
五
▲
歷史建築保護工程
文/理
四
▲
城鄉規劃
文/理
五
▲
風景園林
文/理
四
▲
設計創意學院
工業設計
文/理
四
▲
藝術與傳媒學院
新聞傳播學類
文/理
四
廣播電視學
▲
廣告學
土木工程學院
工科試驗班(土木類)
理
四
土木工程
地質工程
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
測繪與地理資訊學院
測繪工程
理
四
交通運輸工程學院
工科試驗班(交通運輸類)
理
四
交通工程
▲
交通運輸
物流工程
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工科試驗班(環境科學與工程類)
理
四
環境工程
▲
給排水科學與工程
環境科學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材料科學與工程
理
四
▲
機械與能源工程學院
工科試驗班(機械能源類)
理
四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工業工程
建築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
●
能源與動力工程
汽車學院
鐵道與城市軌道交通研究院
車輛工程
理
五
●
電子與資訊工程學院
工科試驗班(電腦類)
理
四
電腦科學與技術
●
資訊安全
工科試驗班(電氣資訊類)
理
四
電子資訊工程
●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自動化
通信工程
電子科學與技術
軟體學院
軟體工程
理
四
中德工程學院
工科試驗班(機電類)
理
四
機械電子工程
中外合作
建築電氣與智能化
汽車服務工程
醫學與生命科學部
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
生物科學類
理
四
生物技術
▲
生物資訊學
醫學院
臨床醫學(貫通培養)
理
五
▲
臨床醫學
理
五
▲
康復治療學
理
四
▲
口腔醫學院
口腔醫學
理
五
▲
理學部
海洋與地球科學學院
理科試驗班(海洋科學與地球物理學類)
理
四
地質學
地球物理學
海洋資源開發技術
航空航太與力學學院
飛行器製造工程
理
四
工程力學
理
四
數學系
理科試驗班(數學類)
理
四
數學與應用數學
統計學
物理科學與工程學院
理科試驗班(物理學類)
理
四
應用物理學
▲
光電資訊科學與工程
化學系
理科試驗班(化學類)
理
四
應用化學
▲
化學工程與工藝
外國語學院
德語
文/理
四
英語
文/理
四
日語
文/理
四
法學院
法學
文/理
四
政治與國際關係學院
政治學與行政學
文/理
四
社會學
文/理
四
人文學院
社會科學試驗班(人文社科類)
文/理
四
哲學
文化產業管理
漢語言文學
三、報名方式和時間
考生在2014年2月25日至3月20日期間登錄對港免試招生網上報名系統進行預報名。網上預報名後,考生須在2014年3月15日至31日期間,至中國教育留學交流(香港)中心進行現場確認。
考生須按要求提交下列報名材料:
⑴ 通過網報系統列印的報名表;
⑵ 考生電子相片(JPG格式,大小為168*240圖元,10K以內);
⑶ 《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和香港居民身份證影本;
⑷ 學習證明材料:學習成績證明、獲獎證明、校長推薦信、校長推薦計畫表格、學生學習概況。
考生若因特殊情況不能親自前往報名點進行確認,可委託他人憑考生身份證、本人身份證、考生親筆簽署的委託書代為提交相關證明材料並進行確認。每位代報者只可代一名考生辦理確認手續。
注:具體報名方式和時間等要求請以對港免試招生網上報名系統公佈為准。
四、錄取原則
香港中學文憑考試科目必須達到六科及以上;四個核心科目的入學要求為4、4、4、4,即中國語文、英國語文、數學、通識教育均須達到第4級,或者總分達到16分及以上;此外,需在甲類20個選修科目或丙類6個其它語言科目中,參加至少兩門選修科目的考試,成績均須達到第4級。
2014年7月,學校將對申請材料進行初審,視具體情況安排面試。面試時間、地點待定。
根據考生高中階段學習經歷、面試表現,結合香港中學文憑考試成績,擇優錄取。綜合素質突出者可適當放寬條件。
2014年8月上旬,通過對港免試招生網上報名系統公佈最終錄取名單。
五、所需費用
香港地區免試生的學費與內地學生相同,普通本科專業每年預收人民幣5000元,其中建築類、臨床醫學、口腔醫學專業每年預收人民幣6000元,軟體工程專業一、二年級每年預收人民幣6500元,三、四年級每年預收人民幣16000元,中德工程學院專業每年預收人民幣15000元。住宿費根據住宿條件收取,與內地學生相同,每年人民幣600-1500元不等。
六、獎助學金制度
學校對錄取的香港地區免試生設立新生獎學金,金額為5000元/人。同時學校為品學兼優的本科生提供各類獎學金,包括:學習獎學金、社會活動獎、國家獎學金、校外獎學金(由企業及個人等社會捐贈)和其它獎學金(課外科技活動、社會實踐、三好系列體育單項、優秀畢業生)等。此外,學校對貧困學生有一定額度的助學金資助,學生在學期間還可以申請助學貸款。
七、入學與體檢
新生持加蓋學校公章的《錄取通知書》報到,入學報到時間及相關要求以《錄取通知書》和《入學須知》上的規定為准。
新生入學後,由學校進行身體檢查,身體條件不符合要求的,取消入學資格;僅專業受限者,可以商轉其它專業。
新生入學報到時,所持有出入境證件的有效期應與學習期限相適應至少有效期一年。
學生在校期間,學校按照教育部發佈的《關於普通高等學校招收和培養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地區及臺灣省學生的暫行規定》進行管理。
八、聯繫方式
同濟大學招生辦公室
地址:上海市四平路1239號瑞安樓101A室
郵編:200092
電話:+86-21-65982643、65983643、65981523
傳真:+86-21-65981513
網址:http://bkzs.tongji.edu.cn
九、監督機構
同濟大學監察處全程監督香港免試生招生工作。
監督電話:+86-21-6598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