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招生问答
2014年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招生问答
发布时间:2014-12-03 阅读量:456

  问:2014年你校录取办法如何?

  答:今年我校继续以分数优先的办法进行录取,即进档后依次按考生分数高低排序,并以考生所填报专业志愿确定录取相关专业,其中不设专业级差分。如果考生所报第一专业已满,按顺序看其二志愿、三志愿,以此类推,然后再依次考虑下一个考生的志愿。分数优先的特点是相对保护高分考生利益,最大限度地满足高分考生的专业志愿。

  问:考生如何选择专业?你校开设哪些专业大类?

  答:考生首先要充分了解学校学科和专业设置基本情况,其次要根据国家和社会对各类人才需求状况,再者要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特长以及职业规划选报适合自己的专业,不要盲目追求所谓热门专业,更不能仅凭专业名称判断专业好坏。目前我校开设了涵盖机械类、电子信息类、计算机类、材料类等众多本科专业,同时还开设经济管理类、艺术类(设计学类)等相关专业,深受广大考生的欢迎与青睐。

  问:学生进校后,如何转专业?

  答: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发挥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特长,学校为确需转专业的学生提供一次转专业的机会。转专业时间安排在每年的4月份,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学生均可提出申请。转专业的基本要求是学生对转入专业感兴趣,转专业后更能发挥专长;在校期间无任何违法违纪行为,未受过任何处分;所学课程考试及格(含补考及格),课程平均绩点在2.5(含2.5)以上。但招生时确定为定向、委托培养的学生不能申请转专业,国际交流类和艺术类专业的学生不能跨类转专业。转专业由学生本人提出申请,经学校教务处复审后,参加转入学院组织的考核和面试,由转入学院根据择优录取的原则进行录取,并在网上进行公示。获准转专业的学生需完成转入专业的全部课程方可毕业。全校每年转专业的学生总人数控制在当年招生总数的10%以内。

  问:你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有何特点?

  答:我校“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被列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该专业实行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分校内学习和企业学习两个阶段,其中在校内学习阶段,主要以课程教学为主,完成工程科学技术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教育,同时结合课程实验、专项实验、课程设计、项目教学以及科技竞赛,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企业学习阶段,完成基于岗位的项目课程、工程实践以及毕业设计,时间不少于一年。主要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实践创新能力和工程师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成为未来工程师的后备人才。

  问:你校是否实行“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具体办法如何?

  答:我校教学管理模式实行学分制管理模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弹性学制:学生办理入学注册手续后,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可以适当调节在校的学习进度,但无论何种原因(除参军外),学习期限普通全日制本科为3-6年,高职为2-5年(三年制)。学生修满主修专业规定的学分,且符合学校规定的毕业有关要求,即可申请提前毕业。

  (2)自主选课:学校建立了基于学分制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学生可通过学校教务处教学管理信息系统,根据专业培养计划规定的课程和学校教学资源安排,进行网上自主选择修读课程和任课教师。

  (3)课程学分绩点:学校每学年通过计算学生的“课程平均学分绩点”,综合衡量学生的学习质量,并作为评定学生奖学金、申请辅修专业、提前毕业、申请学位等的重要依据。

  (4)转专业:符合学校转专业条件的学生,可以申请转专业。

  (5)辅修专业:学校对一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在修读主修专业的基础上,可申请参加辅修专业学习,取得辅修专业规定课程的学分,并符合条件者,可获得辅修专业证书和辅修专业学位。除本校开设的辅修专业外,学生也可申请加入上海高校协作组的上海其他高校的辅修专业。

  问:你校是否建立专业导师制?

  答:专业导师制度是学分制人才培养中的重要环节。我校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已在本科专业中建立了专业导师制,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对学生进行个性化选课和学习指导,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鼓励学生励志成才。

  问:你校有哪些海外交流学习项目?

  答:为了主动适应经济发展全球化的趋势,开阔学生的国际视野,走教育国际化之路,学校先后与美国、英国、德国、瑞典等14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及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实施以“课程对接、学分互认、学生互换”为基础的国际化教育。2013年共有159名学生先后赴德国、英国、瑞典、芬兰、澳大利亚、韩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学习交流与社会实践。学校还将不断推进国际交流合作项目,并扩大交流项目的受益面。

  问:你校对困难学生有何资助政策?

  答:我校建立起以奖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特殊困难补助和学费减免为主体的多元化资助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政策体系。

  多年来,学校认真执行国家和上海市人民政府有关困难学生资助规定,凡是被我校录取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通过“绿色通道”申请入学,入学后可按规定申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上海市奖学金、学校奖学金、各类专项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岗位、特殊困难补助和学费减免等。同时,学校还建立了其它各类帮困助学体系。学校承诺:确保被本校录取的勤奋学习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

  问:你校在校生的学习与生活情况如何?

  答:学校地处浦东金桥,占地面积约800亩,校园环境优美,学习条件优越,生活设施良好。建有2万平方米的图书馆,其中有:阅览座位1423座,馆藏图书总量115.44万册、电子图书120万册以及中外文数据库。学校还建有5个餐饮中心,多幢学生公寓,学生宿舍分四人一间和六人一间。体育设施也十分完善,足球场、篮球馆、网球场、室内游泳馆吸引了众多学生。课余时间,学校组织各类活动。如:社团文化节、新生节、女生节、科技节、读书节、体育节、龙舟大赛、广播剧大赛、摄影大赛、十佳女生、十佳歌手等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还定期开展“民俗文化节”、“大学生艺术节”、“校园十佳人物评选”、“高雅艺术进校园”等系列活动,吸引广大青年学生热情参与;通过“园区之星”、“金海领航”、“学子讲坛”、“心理剧大赛”、“拓展训练”、“七彩易班”等主题活动,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打造校园文化活动品牌,提升文化育人效果,丰富了学生学习生活。

  问:近年来你校毕业生的升学与就业状况如何?

  答:近年来,学校非常重视毕业生的升学与就业,尤其是就业工作,学校专门设置了就业指导中心,帮助毕业生顺利就业。就业指导中心每年都邀请数百家单位来校开设大型就业招聘会,其中有:上海宝钢集团、上海大众汽车集团、上海通用汽车集团、上海电气集团、上海烟草集团、临港产业园等众多知名企业为我校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在毕业生与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平均就业率达到95%以上。另外,升研的比例也在逐年上升,近两年有70余名学生分别考入清华、复旦、同济、财大、华理工等“985”和“211”高校,还有部分学生赴国外高校深造,同时,部分专科毕业生考取本校或外校“专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