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于涵访谈:清华大学2014年高考招生新政和北京志愿填报指导
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于涵访谈:清华大学2014年高考招生新政和北京志愿填报指导
发布时间:2014-01-21 阅读量:614

  清华大学是一所什么样的学校

  我们用三个词来形容,第一是国内顶尖,大家当然在国内的各大高校的排行榜当中都可以看到,清华一定是顶尖的高校,无论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还是我们的校友的综合实力,我们都看到清华首屈一指。

  第二是世界一流,在国际三大排行榜当中,清华大学现在都稳定的名列于世界的前50名,最好名次已经跻身世界前30,当之无愧世界一流。并且在2014年刚刚发布的QS高校的学科排行榜当中,清华大学有7个学科位列全球前20位,我们整个大中华区一共只有9个学科位列前20位,清华独占其七,可见他的学科实力。

  第三是全球最美,从2010年福布斯杂志第一次发布全球最美的大学校园,清华就位列全球最美14大校园之一,也是亚洲唯一上榜校园,今年刚刚发布的第二期在十大全球最美校园当中,清华仍然作为亚洲唯一上榜校园位列其中。是全球最美的大学校园。国内顶尖,世界一流,全球最美,清华园欢迎大家。

  清华大学在本科人才培养上的探索与实践

  清华大学通过多年在人才培养上的探索和实践,以全过程的人才培养质量观来搭建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平台。从招生到培养到就业再到未来毕业生的发展,全过程来关注和支撑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所以这么多年当中,清华在本科的人才培养当中逐渐形成了厚基础,重实践,求创新的这样一套思路。在此基础上,又形成了两大标志性的特色体系。

  第一个是我们的拔尖体系,就是面向基础学科、前沿领域的拔尖创新人才进行特殊培养。以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计划为主导,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计算机科学以及钱学森力学这六个实验项目,对于基础学科的拔尖创新人才的成长和培养提供了全国乃至全球最好的平台。

  第二个系列是领军体系,主要面向的是国际化复合型的领军人才培养搭建的这样一个创新体系。它的代表项目包括经济金融(国际班),还包括前些年重点推出的社科实验班、人文实验班、法学(国际班)、外文实验班、工程物理(能源实验班)、环境工程(国际班)、医学实验班等等

  特殊的要给大家介绍就是在2014年在这个领军体系当中又增加了一个成员,机械工程(实验班)。这个实验班同样是面向机械工程大类,培养复合型国际化的领军人才的一项计划。首年面向全国招收30名学生,就是在高考当中大家来填报志愿。应该说这个实验班是清华的传统强项,我们在四大工科系列当中,电子电气类,机械工程类,土木建筑类,还有化学工程类,国际公认的四大工科系列当中清华都非常强。在QS国际排名当中都是位列全球的前20位的。机械工程是其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类型,清华本科招生计划的将近五分之一都来自于机械工程这样一个大类。所以在这个大类上清华大学主推今年的机械工程实验班,也是为了向世界一流以及未来机械工程领军人才专门设置了培养计划。它里头主要体现两大特点,一个是国际化,它的培养计划是国际化的,是和MIT,斯坦福以及东京大学等世界一流的大学机械工程类的培养方案进行有效的接轨的。另外在培养过程当中也充分体现了国际化的元素。这个实验班在本科培养的过程当中,会提供100%的出国交流的机会。而这种交流,它是高层次,高水平的。例如说到国外一流的机械工程的大学系所,实验室当中,也师从一流的导师开展这种学科学术上的交流。另外还有复合性。大家知道我们现在第三次工业革命如火如荼,而中国作为工业强国、大国,现在正在启动第四次工业革命。我们的先进制造业和信息化的制造业在现在及至2020年,2050年,对于这方面的高层次人才需求是非常旺盛的。事实上现在不仅美国在把制造业搬回它的国家,重点凸显制造业在未来第四次工业革命当中的重要地位,实际上中国在这一轮工业革命当中一定要捷足先登,对于人才特别是高层次工科人才的需求迫在眉睫。所以清华大学作为工科优势极其明显的这样一所大学,它在工科人才的培养上当然也会率先发力。机械工程(实验班)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它的复合性也体现在先进制造业和信息化制造业高层次领军人才的培养上。在机械工程(实验班)的培养方案当中会有重点的凸显。

  我想清华就是在这样一个拔尖体系,领军体系,双箭齐发的本科培养的创新模式当中,会给我们的优秀学子提供更多的成长、成才机制,未来发展的最好舞台。

  清华大学的文科建设

  清华大学的文科是从80年代开始逐渐复建,大家知道清华建校100多年,最初最引人注目的是清华的国学院,清华的文科有非常深厚的历史积淀。只是在1952年的院系调整中,清华的文科和绝大部分的理科分出了清华大学进入了兄弟高校,清华变成了以工科为主的顶尖大学,从80年代开始,清华的文科、理科都开始了它的快速复建和发展的这样一个历程。

  到今天我们可以看到,这是一个奇迹的出现,今年正好适逢清华第一个文科复建院系经管学院建院30年,在这30年当中,我们看到清华的文科也好,理科也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而这个发展接续了清华文科、理科在院系调整之前的辉煌。清华的文科和理科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小”,这个“小”并不是指它的体量小,而是在复建的过程当中它始终走的是一条精品化的发展路线,在精品化的发展过程当中,学生得到的培养也是精品化的培养。这个体现在多方面。例如说师生比,清华的文科现在教授和学生的比例达到了1:1。而且有一大批蜚声海内外的知名的文科大牌教授、大师在清华授课。清华文科的院系体量已经占到了清华的三分之一,我们文科本科生的招生体量只有全体本科生招生的六分之一,大家看得出来,我们在文科上的教师的培养的投入比例是非常高的。

  现在文科我们走的是一条国际化的路线,清华文科本科招生一共7大专业,都是在国际化的领军体系当中,经济与金融(国际班),社科实验班,人文实验班,法学(国际班),外文实验班,新闻与传播等等这些,给我们的文科学生提供了大量面向全球,面向未来的国际化复合型的培养。例如说经济金融(国际班),法学(国际班)在本科在学期间,100%提供国外交流的机会。只要学生提出这样的申请,符合基本的条件,都可以有这样的机会,这在以前甚至在现在绝大部分的高校是无法想象的。

  再有像社科实验班,它提供的是五大社科方向的一个培养平台,在本科阶段,学生可以在社科实验班当中选学这五大方向的其中的两个,例如说社会学与经济学,你可以共同选学来完成双学位,二学位的学习。形成了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政治学,国际关系学五大方向交叉复合培养的这样一个非常好的平台。所以清华的文科,无论是导师制,小班制,国际化,复合型,这些特点是我们着力在清华这样一个厚重的,有着文科基础的学校,同时又在现今要有一个快速全球化发展的进程当中,设立的有清华风格的、中国特色的、也是世界一流的培养体系。

  清华给大家提供更多专业选择的机会

  清华给大家提供的培养的平台好,也体现在可以以学生为本的来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作为一个本科生到清华读书,在研究生之前就有四次做出新的判断和选择的机会。首先第一次是在新生报道的当周就有一个二次招生的机会。我们有八个专业面向所有的学生开展二次招生。相应的大家都可以上清华招生网来看有哪些专业,每年我们都会提前公布。第二次和第三次机会来自于大家在大一的下学期和大二的下学期。我们有制度性的可以申请转专业的机会。应该说现在清华提供出来的转专业的机会是用不完的,包括不同院系交叉,包括院系单方面引进的学额在同年级当中都是供大于求。实际上并不是那么多的学生频繁的在跳转他的专业,大家进入清华之后,都会经过从高中基础教育到清华教育的非常好的过渡,也会有专门的学业导师和辅导老师给大家来做这方面的辅导和咨询。所以说盲目的跳转在清华是看不到的。除了大一、大二转系的转专业的机会之外,到了大四上学期,我们还有一次面向推研的学生会有专门的转专业推研的机会。也包括在文、理、工科之间,也包括同样学科大类的不同专业之间,都提供了这样的交叉深造的机会。事实上这样四次机会下来,我们看到,清华的本科生应该说是享受着非常好的一种志趣培养和选择机会的提供。这是非常以学生为本的培养平台。

  清华毕业生未来发展起点高

  清华大学是国内当之无愧的学生的最高起点,就是说将来大家本科生毕业,你无论选择哪一条路径都是最高起点,一般来说本科生毕业有三条选择路径,包括在国内直接深造,也包括海外留学还有直接就业。我们通过一组数据来看一看,为什么叫最高起点。在今年年初各大高校陆续发布本校的2013年大学生就业报告。这也是各大高校第一次发布这样的报告。我们从各大高校的报告当中把这个数据进行细致整理,会发现清华在这三条本科生的出口路径上都有非常高的质量和最强的竞争力。

  如何体现质量?第一在国内深造,包括计划深造这条途径上比例最高,清华的本科生在国内继续深造的比例达到54.4%,加上出国深造比例27.3%,两项合计81.7%。所以意味着清华的本科生在本科毕业的时候有8成以上的学生都有机会继续深造。而且国内深造一定是进入名校,海外深造再看我们第二组数据。

  海外留学的层次最高,27.3%的学生出国,他们其中有70%以上进入的是全球排名前50的大学。这在国内来看是首屈一指的,包括美国的科学杂志在2008年就发布了这样一篇研究报告。说自2006年以来,在美国拿到美国大学的博士学位的学生,他的本科高校,哪个大学最多呢?清华大学。实际上清华大学从2006年开始就已经超越了所有的包括美国本土所有的大学在内。成为了美国的名校博士学位获取者当中的来源校最高的大学。实际上我们只用了27.3%的学生,可见它的数量并不高,而美国本土的高校是要用它所有的学生,而清华并不比量,并不比比例,我们这个不是盲目出国来看出国比例有多高的时代。一定是要高质量的海外求学,然后将来才有可能有高质量的未来发展。所以从海外留学的角度来说,清华这个本科毕业生,海外留学的层次最高,而且是优势非常明显。

  第三个出口是直接就业,同样从这个报告当中我们看到,清华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的起薪,半年内统计的起薪在全国的高校肯定是首屈一指,而且优势是非常明显的。我想这也是从一个侧面来说,清华本科毕业生直接就业,它的竞争力,它的就业的质量。

  所以从这三个角度来看,无论是继续深造,还是海外留学,还是直接就业,清华都是我们的优秀学子将来走向社会的最高起点。

  清华是可以让你有梦的地方

  现在我们国家不包括港澳台三个地区在内的31省市区的高考和招生的制度都不大一样。所以很难说给大家在填报志愿的时候有一个技术性的指导会适用于31个省。大家都关心的一件事,我要选什么样的大学,我要选什么样的专业来就读,这是大家都会关心的。所以我想从选校选专业的角度建议,我们一直有这样一个理解,这也是在于常年辅导我们的考生来填报以及我们对入校之后的学生都会有一些反馈和调研。大家也认为,在本科研究生博士生阶段,对于学科专业甚至导师这样的理解会不大一样。就有一句话,本科生选大学,研究生选专业,博士生选导师。并不是说本科只看大学就可以了,而是主要要看一所大学,看大学看什么?特别在于我们现在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而且是面向未来,我们的经济社会的发展的变革以及全球化的变革。在本科阶段重要的大家要看一所大学看什么?要看它不变的地方,因为在这样快速变革的时代,任何大学在它求变求新的过程当中,会有一些是急功近利的。例如说新设计的所谓出口比较好的学科,例如说我们考生大家都知道有一些比较热门的专业。而这些当我们在大学毕业甚至研究生、博士生毕业,真正走进人才市场,竞争市场当中的时候,也可能十年已经过去了。而那时候的情况我们在今天是很难做出精准判断的。所以我想大家在选校选专业的时候也是看不变的是什么。

  从选择国内一流名校的角度来说,大家要看一个大学不变的是它的文化,是它的学风校风,还有是它培养出来的毕业生身上所具备的那样一种特质。这些是不变的。在不变的身上我们在找寻跟考生你自己,你的特质,你的理想,要切合的这样一所大学校园,这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也建议大家,虽然现在高考的录取最终基本上就是看你的分数,但是在大家选校,在填报志愿之前,一定要对你心怡的这些大学,当然都很好。但是要对他们的特质,我说不变的地方,它有什么样的问题,有什么样的口碑,有什么样的学风和校风,有什么样的毕业生的共性和特点要做一些了解。将来进入到这样一个适合你的园子才是你选校的选择,虽然只有四年,但是四年大学本科会决定你们各位一生的发展。

  在专业上,大学本科的专业,在中国的大学的专业设置当中,它大体有两类,一类是1952年院系调整之后发展到今天,比如说清华大学的专业主要是这样来设置,在这个发展到今天,它又有了许多新的时代赋予它的一些特点。在本科的培养阶段当中,除了入口专业,要辅以非常好的通识教育的平台。在清华本科教育的前一年半的时间,大家都是在一个通识的平台当中来开展的,虽然大家的入口不太一样。为什么大家在入校的时候就要选择这样一个专业方向,这也是为着让我们大家可以尽快的从高中的以应试教育为主的教育体系当中进入到大学这样一个瞄向未来发展导向的高等教育体系当中,一定要尽快的有一种衔接。因为时代的发展太快,全球化的发展速度也太快,没有更多的时间让大家还有一年、两年、三年,五年的时间去看看我的长项在哪儿,我的志向在哪儿。大家可以有一个接口迅速的来了解、来适应。其实人对自己的志趣的了解是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即使是大学本科三五年的时间是不是就已经完全的明确了,也并不能明确。在入口专业、通识平台,并且提供了丰富的专业再次选择机会的这样一个本科教育平台上,应该说大家可以在专业上有非常好的和明确的选择。

  在专业选择上,一要清楚自己的志趣是什么。二要清楚自己的竞争优势在哪里。咱们举例,例如说你选清华的工科,工科里头也会有若干大类,例如说偏物理类的,偏化学类的,偏生物类的,为什么和物理、化学和生物联系起来,因为高中生最有感觉的就是在高中学习的这几门主课。代表着你的志趣方向和专业现象。所以你要把你的专业优势有一个比较明确的了解。志趣加专业优势这是我们选专业的起点。往长远来看,一定要对于未来发展进入社会,进入人才市场,未来发展的前景和接口,我们现在处于第三次工业革命和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快速发展演进起,瞄向未来,各位同学,今年进入大学的同学,你们在大学毕业的时候就已经预备进入2020年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而你们的主要发展期是处于2020到2050,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展期。而在这个阶段谁能够引领这个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中国立足于全球化经济社会发展当中的领军地位。所以大家对于自己的专业选择也要有一个明确的导向方向。清华目前提供给我们考生的选择也正是切合这样一个发展趋势。是一个庞大的,也极具优势的工科集群。还有一个应该说精品化培养直接导向前沿的理科的集群,还有一个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也是精品化培养平台的文科的集群。以及清华一体两医,都是国内最顶尖的品牌,医学实验班和协和医学院,组成的医科的集群,这样四大集群提供给我们的考生。大家可以在这其中根据自己的志趣,根据自己的比较优势,以及对未来发展的一种研判,在这其中来做出选择。

  清华食堂被称之为“舌尖上的清华”

  这几天在网上也有一个排行榜在流传,教育部官方做的,有1000多名大学生实名投票,来看看自己的大学综合的情况怎么样,生活的情况怎么样,学科的情况怎么样。在这个网当中,我们看到,综合的情况,清华当然还是首屈一指,是最高的排名。但是我们也看到,大学生对于在清华的生活的满意度评价是非常高的。满分5分,达到了4.9分,第二名大概是4.3分,接下来就是4.0分,差别还挺大。

  我们这些年也会在新媒体当中可以看到,很多清华学生炫耀帖,说在这儿吃得有多好,住得有多好,我们有多少食堂,花那么少的钱就可以吃到这么好的饭菜。我想关键的体会还要到园子里让大家亲自体会体会,什么叫“舌尖上的清华”,为什么在清华,大家感到有那么多牛人聚集在一起,学业要求那么高的地方,大家的生活满意度还那么好,我想需要大家亲自去体会

  清华今年招生计划的调整

  清华大学2014年总招生规模是3372人,和2013年完全一致,在我们各个省市区域的招生规模也和2013年基本保持一致。招生的类型稍微有调整,我们今年按照国家的政策调整,保送生的招生总体有所下降。高考的招生基本持平,在面向中西部贫困地区,农村地区考生的专项计划当中会有更多的计划投放。在各个省的招生总量上,浮动也不大。但是在一部分省份,招生结构上会有一定的调整,特别是这几年国家面向22个省的832个贫困县,包括集中连片地区的困难县,实行了贫困专项计划,今年清华大学在这22个省的贫困专项计划会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因此在这22个省,清华的招生计划的结构稍有变化。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这个计划。这是一项国家政策,从2012年教育部会同几部委联合推出这样一项计划,到今年是实施的第三个年头。覆盖的面逐渐扩大,到今年是面向全国22个省的832个县。这832个县主要由两部分县组成,一部分是惯称的国贫县,全称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再有一部分是前些年国家为了支持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专门有680个县,对他们进行了各方面政策的支持和扶助,这两部分有重合,加起来共有832个县。这832个县的考生应该特别关注这项计划,这项计划就是为这些地区的考生量身定做的一种特殊优惠计划。

  什么样的学生有资格、有条件报考这项计划呢?那就是要满足两个“三年”:一是你的户籍在这个县应该有至少三年时间,其实就是覆盖大家高中的这三年时间。再一个,大家的学籍(也是高中三年)必须在这个县的中学有三年的学籍。三年户籍,三年学籍,两个都必须满足,才有资格报考,由各个省市自治区的考试招生部门、教育部门来负责审定资格审核。如果有资格报考了,那应该怎样报考?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都有专门批次,各个省叫法可能不太一样,但是总体都叫贫困专项,通过专门的批次来填报。大家也可以在学校公布招生计划的时候,看到各个大学在这个批次投放了多少招生计划。假设清华大学今年在四川省投放了10个贫困专项的计划,大家应该在招生计划中都能看得到。第二,在招生录取的时候是单独划线,和其它统招批次的学生不在一个队列里,它是单独排队,一般来说是要低一些。特别是在今年,我们预估它应该会比前年和去年这个批次的录取分数线更低一些。这就是单独排队、单独录取。实际上这是最重要的优惠。

  对于这些地区的符合条件的考生来说,大家一定要抓住这样的机会,从我们大学来讲,既然安排这个计划,参与的是一项国家政策,是为这些特殊困难地区里,在基础教育阶段没有能够享受到更好教育资源的孩子们专门安排的招生计划。所以,我们也特别希望符合这样条件的孩子们一定要重点关注,一定要积极的参与,你填报了才有可能进入到这个序列里,才有可能享受到这样的优惠。所以,我也希望大家更能够广而告之。据我所知,今年全国面向这832个县的贫困专项招生计划,都是一本线以上的招生计划,有5万个招生计划,去年是3万,在前年是1万,这几年是在逐渐提高,这也是响应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提出重要的数据指标,希望来自贫困地区的农村学生、农村孩子们上重点大学的比例要有所提升,对这个群体的关心、关注很重要,也是对国家人力资源的储备、社会资源的匹配,它是一个长线工程,教育管的是基础,管的是希望,是公平的体现,清华大学积极响应这样一个计划,当然清华除了这样一个专项计划以外,实际上2011年清华率先在自主招生中就开展了“自强计划”,我们现在是多措并举,面向贫困地区,面向这些农村的优秀考生,给他们量身定做这样的辅助计划,希望他们有更多机会能够走进中国顶尖的、世界一流的、全球最美的大学。

  清华今年在北京的招生计划和招生专业

  清学在京有三个稳定:第一,招生计划稳定;第二,招生总量稳定;第三,自主招生的比例稳定。为什么和去年要保持稳定?这也是清华有一个特殊的考虑,今年北京市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应该说是又迈进了重要一步,有一些变化,这种变化给考生和家长可能会带来一些焦虑。所以在这其中清华作为“领头羊”,应该说以一种非常稳健、稳定的姿态,给考生和家长要吃定心丸,要有一个稳定的预期。“领头羊”稳了,我想对于大家后面如何选校、如何报考资源,也会相应要有一个稳定的预期和稳定的把握。

  去年清华大学在北京的招生计划是200人,加上各种自主招生,机动增投的计划,最终录取的文理科生达到近300人。再加上保送生,还有艺术类招生、艺术特长生、体育高水平运动员等等这些特殊类型,清华去年一共在京招录了360余人。所以我想两个稳定,一个招生计划稳定,大家会有一个预期,今年清华在北京招生仍然会是200人左右。招生总量的稳定,应该也会在360人左右。

  清华这些年来应该说在以往非常好的培养基础上,面向全球国际化的需求,也面向现在扑面而来的是第三次、第四次工业革命对我们国家高水平人才的一种需求,积极地在人才培养当中进行创新,更多的、更优质的培养计划相应都出台了。因为北京的招生体量比较大,所以只要清华有的招生优质计划和专业都会在北京有所投放。

  北京平行志愿的填报指导

  今年北京的确在填报志愿上有变化,大家重点关注平行志愿,按照术语来讲,其实今年变化主要在于两点,一个是采取了平行志愿组的方式,特别是第一志愿往年只能报考一所大学,今年第一志愿可以报考两所大学。分别叫做1A志愿和1B志愿,这两所大学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这是和以往区别最大的一点。当然再有一个变化,今年报考的大学专业,从以往可以报5个专业,今年提高到6个专业,也增加了大家的选项。这两个变化对于考生都是有帮助的,当然在新的变化下,大家也会关注新的变化对于我将来的升学有什么影响,我将要做出怎样的预判、对策,特别是北京今年还是在考前填报志愿的情况下,很多家长和考生其实都在关注和研究,很多社会热心人士也在研究,大家现在总体达成的意见也比较一致。

  我给大家的建议就是1A志愿和1B志愿要分开来看,要清楚它们分别发挥什么作用。1A志愿重点是保障大家向着自己心怡的大学去冲刺,去升学,今年你的希望明显增加了。为什么?是因为有1B志愿在后头托底。1B志愿显然是在你本人、你的家庭能够承受的风险判断下实现托底,这个就因人而异,因家庭而异了。有的人填报志愿是保守型的,1B志愿可能比1A志愿拉的距离要很多。有的人稍微积极一些,更加自信一些,这要看你对自己高考发挥的预判,并且你的学业,在这个学校和区里排名都是稳定的,处于很靠前的一个范围,这样就会对1B志愿选报的大学有一个自己的判断。把这两件事分开来看,不要把它们联动的太厉害。联动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总要问1A和1B中间差多少分才好?1A选择清华,1B报哪个大学在是对的?没有一个统一的建议?这些问题一定要根据你自身的情况、特点和对风险的把控能力来判断。如果1A报清华,今年你离清华就更近了。为什么?以往可能偏守,以往不太敢报,在这样一个正常的排序当中,我看之前若干年,例如清华在理科录到600名,我是550名,这550名我就有点哆嗦了,万一高考发挥不太好或者怎么样么办。今年这样的同学大可不必担心这个了,因为1A志愿出现了。你如果不用它,吃亏的是你自己。1A就是保障你有更大的机会去进入心怡的大学。如果你不用这个给所有学生带来的机会,你就浪费掉,如果你有这个机会,1A一定要大胆用。1B你只要把控住风险就可以,把1B也选好。今年最大的变化其实就是这1A1B,大家觉得今年变化大,主要在这儿,但是你解析来看,你增加的是希望,还能把控住风险,今年我相信更多的考生们可以走进自己心怡的大学。

  清华在过去的两年当中录取名次相对是非常稳定,理科的录取最低,这个最低指的是分数线,它的排名大概在550名左右,北京市全市的排名,而且非常稳定。清华、北大这两所高校的理科来说体量相对可比,也相对稳定,大概都是550、600名,都是这么一个区间。所以这个在今年来说,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过去两年清华、北大两家在京录取,理科录取350到400名,不到400名。它最终可以录到550到600,也就是说有200人分是够这了两项,但是无论是没报是其他原因,最终没有被录取。那么在今年,这200人的空间,这是最低空间,已经被释放出来。所以考生在做这个参考的时候,在今年填报的时候,大家重点要看你通过一模、二模,通过之前长时间的学习,你在全市大概是哪个名次范围内,这对于所有学校都是可以参考的。虽然预估600名,在今年这样情况下大家需要怎么填,有人会说你预估清华北大600名是不是太保守了,我想这是有前提的。600名的概念在今年1A填报的时候,如果你相对比较稳定地处于全市前600名,1A你是不能放弃填报这两所或者是同等大学的,否则你就把今年这个变化对于所有考生的福利,你自己主动放弃了。当然,还对于一批考生,比如说前800名甚至1000名,如果你觉得我是考生型选手,如果你觉得我还有在未来50天有上升空间,那么你用一个1A来搏一个进清华、北大的机会,这也是可以考虑的。但是重点还是大家在1A上去追自己心仪的大学,根据自己正常的水平。但是1B的配合也一定要到位,这个1B重点是控制风险,而每个人他能够承担的风险是不一样的,所以不能一概而论,说清华报了1A,1B应该报什么大学啊?我们不能一概而论告诉你。但是我告诉你就是1B要在你可控的风险之内,而且重点看排名。我这里举一个例子,以去年为例,低于清华、北大的第三家高校,它在北京录取的名次已经到了1000名开外,1100名左右,第三名高校。所以大家可以想象,在今年的这种情况下,如果你是处于稳定的前600名,你就算把你高考发挥不好的这个余量打足,可能二三百名是比较靠谱的。所以稳定的前600名,1A选清华、选北大,我想他的1B可以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选择其他的任何一所大学,理论上可以做到这一点,因为今年各大学的招生计划、自主招生的比例等等这些没有变化。所以总要有人来吃这些大学的计划,你不吃别人也要吃。所以如果大学再把这个风险往后放的话,你选择1500名以前,2000名以前,这些有更多的大学在等大家。所以像在北京招生体量比较大的大学,像在京的高校,比如说北航、北理工、北邮,它们相应也都会有一个区间拉开,比如说2000名以后、2500名以后,甚至3000名以后,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稳定的名次、排名,以及你的风险控制能力来选报1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