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改大家谈】经济学院:构建有效的复合型创新经济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
【教改大家谈】经济学院:构建有效的复合型创新经济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
发布时间:2014-01-05 阅读量:155

  实践教学是复合型创新经济人才培养的枢纽,是创新培养模式的“源头活水”,是改革课程教学的“起爆剂”。复合型创新经济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应该以培养创新实践能力为目标,以实践教学指导教师队伍和实践教学考评为保障,以实验教学中心、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和创新创业系统为平台,重点建设学科基础实验、专业模拟实验、综合应用实训、创新创业实践四个模块,构建有效的“1234”实践教学体系。

  经济学院非常重视实践教学,在培养复合型创新经济人才的总目标的指引下,实践教学链条日趋完备。学院成立了实验教学中心,建有经济学实验室、企业数据挖掘与统计分析实验实训平台两个学科基础实验室和金融工程实验室、国际商务谈判模拟实验室两个专业实验室,并拥有浙江省统计局、美国道富银行(浙江)等一大批校外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尤其与美国道富银行(浙江)开展了科学研究、模拟基金投资实践、设立奖学金、提供实习岗位与就业机会等一系列深入合作。在此基础上,学院通过设立教师教学发展基金,支持基于实践教学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教学研究课题;每年投入万余元支持学生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新苗”人才计划项目、发表论文等科技活动;大力推动“挑战杯”、浙江省统计调查方案大赛、模拟炒股大赛等学科竞赛,并连续取得骄人成绩。

  按照复合型创新经济人才培养的“1234”实践教学体系,经济学院下阶段将从以下五方面积极推进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第一,进一步夯实学院实验平台。基于我校电子信息特色,对经济学实验室、企业数据挖掘与统计分析实验实训平台两个学科基础实验室进行优化整合,实现资源开放和共享;按照省新兴特色专业“互联网金融”的建设要求,改造金融工程实验室;升级国际商务谈判模拟实验室,以充分体现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跨境电子商务特色。努力建设基于虚拟智慧城市系统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训综合平台,并将学科与专业实验教学内容统一植入虚拟城市。

  第二,以培养经济人才创新实践能力为核心,运用有效的实践环节倒逼课程体系的优化和课程教学模式改革。适应创新应用型经济人才的培育要求,努力转变当前以实践教学辅助专业理论教学的单一思路,运用实践教学盘活整个教学体系,用实践环节压缩理论课时并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有效对接,使课程体系充分反映现实需要。

  第三,以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特别是有影响力的合作企业为依托,基于专业特色优化实践教学。企业在实践教学链条中最大的优势在于其动态性与现实性。要坚持“导入需求、嵌入课程、植入平台、介入培养、回归工程”的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实验、实习( 见习)、毕业设计(论文)、社会实践、创新创业训练等每一个实践教学环节都要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管理机构与职能、体制与制度建设要融入校企合作的元素;教学条件建设充分利用企业资源,以保证整个实践教学链条与生产实际不脱节。要力争每个专业都有一家全面深入合作的知名企业或政府部门,即“一个专业,一家企业”。采用多种形式,积极构建“校企政”合作平台,建立平等、互利、互惠的协作机制,确保多元化合作平台的有效运转与活力。

  第四,进一步发挥学科竞赛的引导作用。在现有“挑战杯”、浙江省统计调查方案大赛、模拟炒股大赛等学科竞赛的基础上,拓宽参赛领域。重点组织参加电子商务竞赛、经管案例大赛、市场营销大赛、模拟投资大赛等赛事,努力做到“一系一赛”,并通过申请创新学分、课程替代、论文替代等形式,实现竞赛活动与理论授课、课程设计、毕业论文、社会实践的无缝对接。

  第五,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系统。鼓励学生的创新、创意与创业活动,支持教师指导学生从事创新创业活动,进一步加大对于学生科技活动的支持力度,并在课程体系中融入创业教育元素。同时与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合作,建立或完善项目挖掘与培育机制、大学生天使投资基金、创业孵化器、创业辅导等创新创业支持体系。(经济学院)